关闭

图书馆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之“一次文化寻根之旅”

发布日期:2022.04.22来源: 作者:

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,图书馆于4月21日赴贵阳市鹿冲关文澜院,开展“文化寻根之旅”活动,以此激发全体馆员热爱古籍、赓续传统的意识。图书馆馆长刘波、副馆长余江维率图书馆全体馆员参加,活动邀请学报编辑部主任李扬林,原图书馆馆员、现学报编辑教师李娜参加。此项活动作为图书馆今年开展一次文化寻根之旅、一场书斋文化之展、一叶破损古籍之修、一册古典医籍之续等“十个一”活动之一,受到贵阳市鹿冲关文澜院主管单位——贵阳市顺海国有林场场长廖月生的热烈欢迎,并亲自担任解说员。

活动合影

鹿冲关文澜院,位于贵阳市北郊鹿冲关森林公园,虽城市喧嚣,但这里独有一隅静谧。在80余年前的抗战年代,为保杭州文澜阁《四库全书》避于战火,140箱库书从浙江横跨五省,行程2000多公里,于1938年4月30日抵达贵阳,秘藏贵阳市地母洞(文澜院现址)5年8个月,两位守书人克服恶劣环境和气候在此值守,确保古籍完好无损。

为了纪念这段不平凡的历史,贵阳市政府于2021年建成文澜院。文澜院整个建筑群雕梁画栋、古色古香,远眺,有着皇家的恢弘和威严,也有着江南之灵动和秀美;近看,窗花、檐纹、园景等,无不藏着黔人之匠心和技艺,无不透着建设者之用心良苦。是年7月,《四库全书》以影印本形式重回鹿冲关文澜院。文澜院的建成,既见证了中华民族仁人志士在国家危难之时,保护典籍、守护文脉的壮举,又为贵州文史界专家学者阅读研究《四库全书》史料带来了方便,更为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廖场长为大家讲解地雕的寓意

大家跟随廖场长的步伐,一路走走停停,边参观边聆听,从乾隆皇帝下旨编撰《四库全书》掌故到《四库全书》西迁、再东迁的曲折历史故事,从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亲笔撰写《贵阳地母洞感怀》到地母洞护书图艺术石雕,从地母洞实物图与幻影成像技术的有机融合到亭台楼阁、绿树成荫,从各界人士对《四库全书》的高度重视到陈列馆文化底蕴,从地母洞复原情景到晒书场的塑像,大家流连忘返、感慨万千、兴味悠然。

廖场长为大家讲解《四库全书》的编撰历史

廖场长是该基地项目总负责人,他为把项目设计好,带领团队历尽千辛,“行万里寻证、排万难求证”,他对文澜院的一花一树、一草一木了如指掌。在他声情并茂、如数家珍的讲解中,一个个栩栩如生人物和故事,形象地呈现在大家的脑海中。

当年的地母洞藏书处

直属图书馆党支部在地母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

廖场长为大家讲解晒书的历史故事

跟随廖场长的步伐,大家一路品观一路沉思,虽过程长达3个多小时,但大家从未感到乏味和疲倦。在交流会上,图书馆一行认为,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文化阵地,馆员是文化的赓续者、文明的传播者,我们要深刻学习先辈在抗战期间,为西迁国宝、藏护国宝,敢与敌人、与艰苦环境斗争的精神,并传承下去;要从廖场长的身上学到“干一行、爱一行、专一行”的职业精神,努力把图书馆的工作干得更好。

交流会

参观结束后,大家纷纷认为此次活动非常有意义,藏于文澜院的每个历史故事,既有文化教育的启发,又有精神传承的震撼。感言中,有馆员惊叹于《四库全书》文化之浩瀚,有馆员感怀于先辈护书的赤诚之心,有馆员久久沉浸在曲折离奇的历史故事中,有馆员惊叹于文澜院建设团队之匠心。学校学报编辑部李扬林主任在活动结束后,写下了《七绝·地母洞》:

浴火文澜地母蔵,嫏嬛秘隐在黔疆。

当年遗恨无书献,读石如今溢墨香。

(图/文 杨贵)